我懂得父母的辛苦,不想責怪他們

假如父母真的愿意道歉,這是對孩子莫大的療愈。

心理咨詢師遇到的一個來訪者,兩人談論到了來訪者的過去,尤其是他父母在某些場景下對他造成的傷害。來訪者表示自己不想去追究是誰的錯,但心理咨詢師知道這通常意味著來訪者已經開始內心責怪父母,但卻不允許自己承認這一點。

很多人會認為如果承認過去是父母的錯,就應該控訴父母并指責他們是罪魁禍首。但實際上,在很多時候這并不可行。因為即使你承認了這一切都是父母的錯,又能怎么樣呢?你可能會變得更加憤怒和無力。假如父母真的愿意道歉和改變,那將是對孩子最大的療愈。然而作為父母來說,要承擔起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并道歉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因此我們不能總期待著父母會改變和道歉。

那么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:你希望父母道歉和改變,是希望改善現(xiàn)在你們之間的關系、改善現(xiàn)在自己或者只是想改變過去?這兩種動機有所區(qū)別。如果你希望通過讓父母改變和道歉來讓現(xiàn)在好起來,則顯然這個信念并不合理。因為即使一輩子與父母關系不好也能夠好好地生活,并且還能建立良好關系。

心理咨詢探索過去,并非僅僅是為了找到原因和根源,并非僅僅是把責任歸咎于某個人或事件。而更重要的則是通過回顧過去來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身上存在哪些行為模式和心理模式,并從中學習如何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環(huán)境。

未來取決于現(xiàn)在,在面對過去時我們需要給它一個交代;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未來可能存在哪些問題,并及時采取行動以塑造未來更美好、更健康、更幸福的生活狀態(tài)。

最后提醒大家:放下對過去執(zhí)念之后,請勇敢地面對當下并積極塑造未來!
文章申明:本文章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公開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
文章評價
登錄后可以評論
立即登錄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