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叫公私域聯(lián)動?簡單來說就:是公域和私域相互配合,平臺開放自身的公域流量,給商戶私域導流;商戶將公域導流沉淀為自己的用戶資產,并提升長期留存和轉化,最終通過做好自身服務來提升平臺商業(yè)生態(tài)的豐富性。
最近,運營社愈發(fā)頻繁聽到私域運營朋友抱怨“做私域越來越難了”。9 月初,運營研究社曾有過報道,《2022 年中國商戶私域布局洞察研究報告》提出,私域運營成本“平均最高漲幅達 40%”,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,能給私域帶來高性價比輔助作用的“公私域聯(lián)動”成為行業(yè)新趨勢”。
什么叫公私域聯(lián)動?簡單來說就:是公域和私域相互配合,平臺開放自身的公域流量,給商戶私域導流;商戶將公域導流沉淀為自己的用戶資產,并提升長期留存和轉化,最終通過做好自身服務來提升平臺商業(yè)生態(tài)的豐富性。大家可能不知道,最早提出和實行“公私域聯(lián)動”這一開放模式的是支付寶。2018 年自支付寶小程序上線,支付寶開始以平臺公域流量輔助商家私域增長。在支付寶現行的公私域開放體系中,一方面包含對公域流量位和平臺活動的開放,另一方面在支付寶為商家開放的搜索、券、會員等自運營產品鏈路中,都融入了公域給私域導流的入口。今年,以往主張純私域的微信開始提公域、抖音則開始提私域,各大開放平臺都紛紛開嘗試公私域聯(lián)動模式,它儼然已經成為現在商家私域增長的紅利方向。以支付寶為例,近期該平臺又加大了以公私域模式開放平臺產品和流量的力度?!敖鹎锵M節(jié)”大促期間,支付寶又新升級了紅包碼、搜索等產品,并向商家開放核心公域的“流量加油包”。之前運營社曾提出“支付寶很可能會成為私域的新流量洼地”這一觀點,在對這波功能更新進行研究后,運營社認為支付寶“公私域聯(lián)動”帶來的私域機會,很可能比預期來的更快、更大。首先,我們來看看“金秋消費節(jié)”大促期間,支付寶對公私域聯(lián)動做了哪些升級。這一次,支付寶面向有線下門店的小程序商家,開放搜索“簡稱觸發(fā)詞”功能。當用戶使用支付寶搜索商家小程序簡稱時,系統(tǒng)會自動將離用戶最近的該商家門店小程序展示給用戶。實現“公域到私域”的近距離精準聯(lián)動、快速觸達用戶。這項功能利好小程序名稱過長和復雜的商家,或者有大量線下門店矩陣小程序的商家,可以讓用戶以更低的門檻精準找到商家服務。紅包碼是支付寶推出的商家營銷工具,本次有兩點升級。第一,把讓紅包碼開放給商家自運營,以往紅包碼只支持平臺出資,升級后商家也可自行出資定制自己的紅包碼,推出營銷權益吸引更多客流。第二,用戶除了到店掃碼使用,也可以在商家小程序內核銷。商家通過紅包碼轉化用戶多了一條通路。支付成功頁是支付寶開放的具有公私域雙重屬性的營銷陣地,支付后場景具有較高的轉化率。這次升級后,支付成功頁可投放內容包括會員卡、優(yōu)惠券、商家群入口,還支持商家投放任務打卡、會員中心、自有活動等小程序“互動營銷”服務,提升用戶復訪復購、入會等,完成對公域導流的承接與沉淀。據武漢老字號品牌蔡林記公布的數據顯示,其通過支付寶「支付有禮」投放優(yōu)惠券后,該券的核銷率較投放前上漲 7 倍。快餐品牌大米先生就開始針對門店附近的潛在新用戶,通過“附近發(fā)券”投放全場 92 折優(yōu)惠券,大米先生的支付寶小程序日均訪問量上漲 14 倍,平均每月領券量已達 70 萬張。自今年支付寶生活號升級、公域陣地“生活頻道”上線支付寶首頁 C位 以來,越來越多的商家通過支付寶生活號發(fā)布短視頻、直播做內容營銷。金秋消費節(jié)期間,運營社發(fā)現,支付寶 App 首頁又新增了一個“直播”入口,用戶點擊后可直接進入商家直播間,相當于平臺首頁億級公域曝光的導流。不難看出,支付寶正加大對生活號的扶持力度,截至目前除新上線的首頁入口外,支付寶首頁生活頻道、首頁地下室、支付寶消費券頻道等公域流量位也可以進商家生活號直播間。5)金秋消費節(jié)等節(jié)慶活動的額外加持在金秋消費節(jié)期間,支付寶推出給商家的“流量加油包”。商家可在“金秋消費節(jié)”活動會場得到曝光,還有首頁推薦、支付成功頁和消費券頻道的流量推薦;對于用生活號做直播的商家,也將給予流量支持。而我們也發(fā)現支付寶 App 首頁新增直播入口等變化,也驗證了這一點。
私域成本不斷攀升,讓“公域私域聯(lián)動”成為商家提效降本的一條出路。那么在“公私域聯(lián)動”的趨勢下,商家可以有哪些操作空間和新玩法?以及市面上公私域模式的說法不少,但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公私域聯(lián)動運營?運營社認為商家決定做某一平臺時,需考察該平臺的“公私域聯(lián)動模式”是否具備下面三個特點:低門檻、低成本、高效率。因為商家的本質訴求是精準的轉化,太貴的公域流量承受不起,而大水漫灌的非商業(yè)流量也沒有實際意義。支付寶的開放模式,可以稱得上是“有效的公私域聯(lián)動”嗎?行業(yè)中的開放平臺目前可以大體分為三種類型:其一,要么是純私域開放、主要開放產品能力,沒有平臺公域扶持。其二,純公域運作,商家以買量獲取曝光和轉化,通過產品自運營的操作空間較小。其三,公私域結合的開放平臺,一方面開放私域產品,滿足商家拉新、留存、促活的自運營需求,另一方面開放公域流量,給私域導流帶量。支付寶屬于第三種,但相對存在差異的是,大部分公私域結合的平臺,產品和流量都是分開開放的。但在支付寶的開放體系中,每個私域產品除了具備服務能力,也有獲取曝光的公域入口,相當于把公域導流私域融入每個自運營產品的鏈路中,擰成一股的繩子。有了流量的加持,這些自運營產品發(fā)揮的作用會最大化。成熟的“場景化服務”積累,支付寶“公私域聯(lián)動”的第二個差異化優(yōu)勢。2020 年,支付寶正式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,以支付寶小程序作為承載商家服務、撮合用戶和商家的底層基礎設施,平臺在探索從“人找服務”和“服務找人”兩種撮合模式。到現在,早已形成了包括信息查詢、買菜購物、醫(yī)療教育、餐飲、生活繳費等 200 多個垂直的服務場景,而且端內有眾多基于服務類別組織的公域陣地。比如車主頻道、保險頻道、芝麻信用頻道、上新啦(商家新品營銷聚合地)、學生價等等。這類具有明確服務類別的公域陣地,最大的優(yōu)勢就是用戶心智精確,服務類型相匹配的商家如果在其中投放服務,可以達到精準匹配和高效轉化。同時實現“人找服務”和“服務找人”。支付寶最初的產品基因是支付,如今已經發(fā)展出泛生活服務平臺的互聯(lián)網業(yè)務,從用戶心智而言,它沉淀了離錢最近、最接近商業(yè)轉化的心智,且信任感較強。一般用戶打開支付寶 App 的目的都非常明確,消費、點餐、理財、生活繳納、找家政、車主、寵物等各種,這就注定了支付寶流量天然的轉化率會更高。同時,支付寶的用戶實名認證、會員體系也非常完整、系統(tǒng)化。這些特點讓支付寶的用戶畫像清晰,商家能夠通過支付寶的公域找到大量高價值用戶。比如今年 8 月,長安馬自達也在支付寶做了一次直播。他們就是嘗試了「直播+信用訂車」的玩法,直播間芝麻分超過 550 分的用戶可免意向金訂車,成功購車后還能享支付寶獨家 1000 元加油紅包。最終效果也是斐然,信用訂單轉化率達 17%。綜上,運營社認為,從私域到公私域聯(lián)動是行業(yè)逐漸成熟的自然演變。而且,公私域不應該是階段性的“扶你上馬”一桿子買賣,而是持續(xù)性地讓流量在平臺公域和商家私域中進行流轉,長期相互滋養(yǎng),而這需要一套適合各個成長階段的商家的機制。比如支付寶的開放模式中有相應的機制。比如“繁星計劃 2.0 ”激勵政策讓商家可以通過自運營效果的提升去觸發(fā)平臺公域流量的激勵,進而降低商家成本,將平臺更多的公域流量沉淀為自己的私域用戶資產。而今年以來,支付寶公私域模式之下的開放動作也明顯更加頻繁:7 月份支付寶年度大會上,支付寶宣布全面開放 App 首頁搜索框、首頁應用中心、首頁消息提醒、首頁推薦卡片、支付成功頁、生活頻道、消費券頻道、會員頻道等 8 大「黃金流量位」,商家只要有小程序就有機會申請這些公域資源??瓷先ィЦ秾殞接蛸Y源的釋放正在紅利期。最后運營社想說的是,商家在實踐公私域聯(lián)動的運營時,一定回到商業(yè)基本邏輯,回到業(yè)務本身特征,結合平臺特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營策略,然后耐心做下去。
文章來源:作者:豐之余。
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,70萬人都在關注的運營垂直媒體&服務平臺,公眾號 ID:U_quan
圖片來源: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不為商業(yè)用途,如有侵犯,敬請作者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。
文章申明:本文章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公開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